李延明:辛亥革命后中国的局势

现在的中国是历史的中国的延续,直接是辛亥革命以来中国的延续。

辛亥革命是在西方列强压迫和侵入中国,中华民族危机严重,清朝统治集团不得不表示改革,却又迟迟不付之于行动的情况下发生的。

这场革命由武昌士兵暴动发端,在共和革命派【45】在共和革命派的支持和指导下,迅速扩展到中部和南部十余省区。武昌起义后一个月,由宋教仁主持起草的《中华民国鄂州约法》诞生,成为后来《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蓝本。清廷为了扑灭革命,不得不启用已被贬黜的北洋新军创立者袁世凯。袁世凯通过一系列运作,迫使清廷发下退位诏书,宣布把国家主权移交给全体国民。这样,就在国家的统一和领土未受任何损失的状态下,完成了政治体制的转换,由君主国变成民主国。辛亥革命是由以孙文、宋教仁为代表的共和革命派和具有君主立宪思想的袁世凯共同完成的,两者的协同既改变了政治体制,又保住了领土完整【46】,因而是一场相当完美的革命。

中华民国建立初期,即北京政府时期,政治制度转到共和的轨道上,实现了初步的民主。

革命产生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国家主权属于全体国民,国民享有人身、居住、言论、著作、集会、结社、书信、迁徙、信教、请愿、陈诉、应考、选举和被选举、财产及营业等自由,国家权力机关由选举产生。这个约法奠定了我国民主制的基本原则,后来的历次国家大法虽然有增有减,表述各不相同,但是基本上都沿袭了这些原则。

北京政府实行了三权分立。我国立法机构选举,始于清末预备立宪时期省咨议局的选举。到中华民国北京政府时期,

从下到上的议员选举已经被视为政治的常态。1912年底和1913年初,中国举行了首次国会议员选举。当时中国人口4亿左右,各省登记选民共4.3千万,选民在全国人口中的比例是10%【47】。当时虽然对选举人资格有财产或学历限制,选举中也问题百出,但至少议员和总统都要经过选举产生。这一时期的国会不是“橡皮图章”、“表决机器”,确实起到了一些监督政府、制约权力的作用。

北京政府时期的宪法或相当于宪法的“约法”都赋予国民应有的利权和自由。虽然这些承诺并没有全部落实,但是毕竟扩大了国民的自由空间,为社会精英乃至广大国民参与政治生活创造了条件。

1920年,北京政府以法令的形式规定法官不得列名党籍,否则“即行宣告脱离”,以保障司法审判不会因党派私利而偏离公正。司法独立的原则不仅写在宪法中,而且在实践中也有所体现。

辛亥首义时国内报刊杂志共百余种,总发行量约4200万份,半年后就增至500余种。当时存在着大量的独立媒体。据1921年统计,仅报刊一项就达1134种,其中日报550种,发行量 更是飞速扩大。那时,言论自由较少受到当局限制,舆论环境相对宽松,报刊上批评政府的文章经常出现。人们利用法律赋予的言论权,对政府的内政外交政策施加影响,使政府 难以一意孤行【48】正是言论自由得到保障,新文化运动才易于兴起。在新文化运动中,各种思潮与 主义竞生,进化论、社会达尔文主义、君宪主义、自由主义、个人主义、实验主义、马克思主义、民粹主义、无政府主义等各种学说百家争鸣【49】。

北京政府时期,公民享有充分的结社自由。从1912年2月至10月仅在民政部立案的党会就有85个,未立案的更多【50】。从1911年到1913年全国组建的政党数量达到300多个,其中较大的政党就有15个。

北京政府颁布和贯彻了鼓励发展工商实业的经济政策,加以第一次世界大战使西方资本无暇顾及中国,我国民族经济有了比较迅速的发展。“1912-1920年,按总产值计,平均每年 增长率为16.5%,按净产值计,为13.4%。又依珀金斯所引资料,计算1912-1921年净产值的年增长率为11.7%。”【51】“官僚资本的发展在1911年以后就进入颓势,外国资本的发展也在 1914年以后受挫,惟民族资本始终保持两位数的增长率,全时期平均 发展速度为13.8%,还略高于外国资本的13.1%。”【52】。

在晚清时期,中国一直不被承认为国际社会成员,不享有适用国际法的资格【53】 。进入中华民国以后,北京政府大胆任命一批留学欧美、熟知国际法律的年轻人担纲外交事务。通过他们的努力,中国 迅速扭转了晚清时期的外交颓势,实现了国权平等,使中国的远东大国的身份受到了国际社会的承认。中国废除不平等条约,收回国家对外方面的利权,也是从这一时期开始的。

另一方面,民主只存在于共和知识分子【54】和城乡士绅中间,广大劳动群众尚 被排斥在民主之外。国民普遍缺乏行使民主利权的知识和能力,尚需要进行学习和适应。北洋军阀具有雄厚的军事、政治、财政实力,虽然还算尊重共和的形式,但是并未被关在 人民主权的“笼子”内。

辛亥革命和中华民国建立初期的民主实践使得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从此以后,广大民众已经不愿意再接受任何人以任何方式恢复君主制度。


【45】 宋教仁有上中下三策:上策是中央革命(即在北京发动革命),联络北方军队,以东三省为后援,一举占领北京,然后号令天下;中策是长江流域各省同时大举,设立政府 ,然后组织力量北伐,夺取政权;下策是在边疆沿海一带,建立秘密机关,以此为根据地,逐步进取。1911年3月广州黄花岗起义失败,标志下策行不通。于是,宋教仁把注意力转 向中策,在上海成立同盟会中部总会,并派员前往南京、湖南、湖北、安徽成立分会,同时在四川、陕西等地加以运动,以便策应。四川保路风潮兴起后,他们在汉口设立起义机 关,决定9月1日起义。由于走漏消息,三个主要领导人被捕就义,未成功。10月10日武昌暴动虽然不是同盟会直接策划的,但却是宋教仁等推行中策的结果。辛亥革命在人们的意 料之外,又在人们的意料之中终于到来。
【46】因为西藏和蒙古、东北不参加革命,所以如果清廷不把主权移交全体国民,则中国势必分裂,那时候中华民国的疆域就只能北到长城,西到嘉峪关。因此,保住中国原有的 疆域是袁世凯在辛亥革命中不应抹杀的重大历史功绩。
【47】 这一比例,和西方国家早期议会选举相比也不算低。参见李庶民:《北洋军阀时期为何也有民主》,载于《炎黄春秋》2005年第4期。
【48】参见李庶民:《北洋军阀时期为何也有民主》,载于《炎黄春秋》2005年第4期。
【49】 王铁群:《北洋政府开启中国民主》,刊登于《21世纪国际评论》。
【50】王铁群:《北洋政府开启中国民主》,刊登于《21世纪国际评论》。资料来源于台北张玉法著《民国初年的政党》一书。
【51】 许涤新、吴承明著:《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中国资本主义 》,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第2卷,第874页。
【52】 同上书,第14页。
【53】清廷先是以“天朝上国”自居,不肯给欧美国家以平等地位。战败后则是求平等而不可得。参见蒋迁黻:《中国近代史大纲》,东方出版社1996年版,第9页。
【54】 杨天石:《“共和知识分子”领导了辛亥革命》,载于2011年10月10日《文汇报》,记者任思蕴采访。


留下评论